发布时间:2025-09-14 人气:
申京在接受采访时直言,自己去NBA的时候,曾有很多人劝他不要前往,但他坚定认为,欧洲球员如果想在NBA立足,就必须在年轻时尽早去闯。这样的决定虽然冒险,却让他收获了成长和机会,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。
申京回忆,当年从土耳其联赛准备前往NBA时,不少朋友、教练甚至家人都提出劝阻。他们担心他太年轻,面对NBA的高强度和文化差异,很可能无法适应生活和比赛节奏。尤其是在欧洲,很多球员习惯在本土联赛打到成熟甚至接近巅峰,再考虑向NBA发展。但申京并不认同这种安排,他坚信机会稍纵即逝,年轻是最大的资本。
他坦言,欧洲球员若想真正扎根NBA,就要趁年轻适应节奏,提前感受对抗强度和技战术环境。申京觉得,一旦年龄大了再去,身体的恢复和适应速度都会变慢,而NBA的比赛要求球员迅速融入体系,这时候再调整就会更难。
刚到NBA的那段时间,申京感受到了落差。训练方式、饮食习惯、生活节奏都与欧洲完全不同。他在场上需要面对速度更快、力量更强的对手,防守压力明显更大。刚开始他常常感到吃力,但年轻带来的适应能力和学习速度,让他很快找到方向。
在他看来,欧洲球员晚去NBA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容易被定位成角色球员,很难获得足够的培养机会。而年轻时去,虽然起步困难,但发展空间大,教练和球队也更愿意投入时间帮助成长。这是他坚持早去的重要原因。
申京还提到,NBA的机会很多,但竞争也极其激烈。不少欧洲球员因为缺少信心或怕失败而放弃尝试,等到真正想去的时候,身体状态和竞技水平可能已经过了最佳期。反观一些年轻去的球员,即便在最初几年上场时间不多,也能通过日常训练积累经验,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。
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,当初的坚持是正确的。如今在NBA站稳脚跟,他能回过头去告诉那些还在犹豫的年轻球员——不要害怕,越年轻越应该抓住机会。早去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,但不去就永远没有可能。
申京认为,年轻时去NBA最大的优势就是适应力。无论是技战术打法、语言沟通,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交流,年轻球员的承受力和学习力都往往更强。他建议欧洲球员要有心理准备,不仅要面对场上的高强度竞争,还要学会照顾自己的身心状态。
他分享了几个自己的经验:首先,要保持耐心,即使在板凳席上也要全力准备,随时迎接机会。其次,要主动与队友交流,了解球队体系和战术意图。最后,要不断提升体能和对抗能力,以便在NBA这样节奏快、力量强的比赛中保持竞争力。
申京强调,虽然年轻去NBA充满挑战,但这并不是盲目的冒险,而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。通过与世界上最顶尖的球员同场竞技,欧洲球员可以更快地缩小差距,并在职业生涯中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在他眼中,篮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次人生的冒险和探索。他希望自己的故事能鼓励更多年轻球员勇敢踏出舒适圈,不被当前的稳定所困,而是去追求更高的目标。最终,他用这句话总结——欧洲球员想立足NBA应当年轻时就去,因为机会永远留给那些敢于提前行动的人。